23 ChIP-seq/ATAC-seq 概览:从“蛋白结合”与“染色质开放”解码基因调控
23.1 【导语】万事之源:为何要这样做?
我们必须认识到,一个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细胞的基因组(DNA序列)都是相对恒定的,但不同细胞类型、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基因表达谱却千差万别。这种精妙调控的“程序代码”,并非写在DNA序列本身,而是主要镌刻在表观基因组之上。ChIP-seq和ATAC-seq正是我们用来破译这套高级程序代码的两种核心技术。
ChIP-seq (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):其本质,是回答一个关于“Who & Where”的问题。它能够精确地告诉我们,在细胞核内,哪一个特定的蛋白质(Who),例如某个转录因子或携带特定修饰的组蛋白,在基因组的哪些精确位置(Where)发生了物理结合。
ATAC-seq (转座酶可及性染色质测序):其本质,是回答一个关于“Where is Open”的问题。它能够全局性地描绘出,在基因组的尺度上,哪些区域的染色质是处于“开放”状态的,即可以被转录因子等调控蛋白所访问和结合的。
将两者结合,我们如同同时拥有了一份标示出所有可能登陆点的“地形图”(ATAC-seq),以及一份标示出某支特定部队当前确切位置的“军力部署图”(ChIP-seq)。这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前所未有的、动态的基因调控全景。
23.2 【核心实践】从原理到决策
23.2.1 【分析流程的逻辑全景图(对比RNA-seq)】
ChIP-seq与ATAC-seq的分析流程,与我们熟悉的RNA-seq既有相似之处,也存在根本性的差异。
相似之处:流程的上游部分高度重合。从原始的FASTQ文件开始,我们需要进行质量控制(FastQC)、数据清洗(Trimming)、序列比对(使用为DNA设计的BWA或Bowtie2,而非剪接感知的HISAT2),以及后续的BAM文件排序、索引与去重。这些步骤,可以直接复用我们在前序章节中学到的技能与思维模式。
核心差异:分析流程的下游发生了根本性的分岔。RNA-seq的下游核心任务是“基因定量”(Quantification),即计算每个基因有多少条Reads。而ChIP-seq与ATAC-seq的下游核心任务,则是 “Peak Calling”,即通过统计模型,在基因组上寻找信号显著富集的区域,这些区域被称为“Peaks”,如同地图上的“山峰”。
最终目标:RNA-seq分析的最终产出,通常是一份“差异表达基因列表”。而ChIP-seq与ATAC-seq分析的最终产出,则是一份“基因组区域坐标列表”(通常为BED格式文件),记录了所有被鉴定出的Peaks的染色体、起始和终止位置。
23.2.2 【实验设计的关键:Input/Control 对照】
ChIP-seq的Input对照:后果驱动解析。在ChIP-seq实验中,设置一个Input对照样本是保证结论可靠性的绝对前提。Input对照,指的是取一部分起始细胞裂解液,不经过特异性抗体的免疫沉淀步骤,直接进行后续的DNA纯化和测序。如果你没有这个Input对照,你将完全无法区分,你所观察到的一个Peak,究竟是由于你的目标蛋白特异性结合所导致的信号富集,还是仅仅因为该基因组区域本身就是一个“开放热门”区域(例如,常染色质区),从而在超声波打断和后续捕获过程中,本身就更容易被“钓”到。Input对照,是科学地校正这种背景噪音、确保Peak真实性的唯一“基线”。
ATAC-seq:与ChIP-seq不同,ATAC-seq通常不需要一个独立的Input对照。因为它的实验原理,本身就是通过比较Tn5转座酶能够轻松切开的“开放区域”(信号高)和无法进入的“封闭区域”(信号低),来直接定义信号的。
23.3 【认知升维】常见的思维陷阱与对策
23.3.1 思维陷阱一:混淆ChIP-seq与ATAC-seq的生物学问题
这是一个概念性的、极易犯的错误。例如,在只做了ATAC-seq实验后,在文章中宣称“转录因子A结合在了基因B的启动子区”。这是完全错误的推论。ATAC-seq的结果只能证明,基因B的启动子区是处于“开放”状态的,但这无法证明是哪一个特定的因子结合在了此处。
其对策是,必须建立一个清晰、不可动摇的心智模型:ATAC-seq告诉你的是“可能性”,它描绘了所有调控因子可能结合的区域。而ChIP-seq告诉你的才是“确定性”,它指出了某一个特定因子实际结合的位置。
23.3.2 思维陷阱二:忽视Peak的生物学重复
与RNA-seq一样,只在一个样本中进行ChIP-seq实验,其得到的Peak列表的可靠性是存疑的。你无法确定这些信号是稳定的生物学事件,还是单次实验的技术噪音。
其对策是,必须强调高质量的表观基因组学研究,通常要求至少设置两个独立的生物学重复。并且,在得到每个重复样本的Peak列表后,还需要使用IDR (Irreproducible Discovery Rate) 这类专门的统计工具,来定量地评估两个重复实验间Peak的一致性,并筛选出那些在多次重复中都能稳定出现的、高可信度的Peaks。
23.4 【总结与拓展】构建你的思维框架
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关于基因调控研究的宏观思维框架:将细胞核内的基因组,视为一条漫长而复杂的海岸线。ATAC-seq的任务,就是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侦察,绘制出整条海岸线上所有结构松散、适宜登陆的“海滩”(染色质开放区)。而针对某一个特定转录因子的ChIP-seq,则是派出地面侦察兵,精确地标记出某支“特种部队”(特定的转录因子),实际已经成功登陆并建立的“滩头阵地”(蛋白结合峰)。
基于此框架,请思考一个能够将多组学知识进行整合的启发性问题:你计划深入研究一个已知的、功能是“抑制基因表达”的转录因子TF1。为了构建一个完整、有说服力的研究故事,你认为,除了进行TF1这个蛋白的ChIP-seq实验之外,你还应该结合哪一种我们刚刚系统性学习过的测序技术?在你期望的、这两种不同测序数据的整合分析中,你预期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、能够支持TF1功能的关联模式?
探索生命科学前沿,提升实战技能!欢迎微信搜索并加入「生信实战圈」,获取最新技术干货、实战案例与行业动态。 点击关注,与同行一起成长!
